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教授团队《Nano Today》揭示LncRNA HIF1α-AS2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发布日期:2023-01-11

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教授、李晓波教授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汉清研究员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Today》上发表题为“SiRNA-based delivery nanoplatform attenuates the CRC progression via HIF1α-AS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lncRNA HIF1α-AS2/HIF1α/RMRP/IGF2信号轴调控结直肠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同时开发靶向HIF1α-AS2分子的纳米药物,具备良好的体内抑瘤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孟庆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陈瑞教授、李晓波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汉清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在中国,结直肠癌的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五。结直肠癌发病隐匿,预后较差,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结合放疗及化疗,亟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手段,促进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结直肠癌的多种调控机制,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lncRNA还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课题组利用结直肠癌lncRNA芯片数据及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HIF1α-AS2,结合包含1,078例结直肠癌患者十年随访数据的组织芯片(TMA)、96对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表达验证、24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证实lncRNA HIF1α-AS2是一种致癌基因,其表达升高显著增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子机制研究发现lncRNA HIF1α-AS2通过ceRNA机制上调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促进HIF1α与RMRP启动子相结合,激活RMRP介导的下游靶标IG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通过mPEG-DSPE脂质体高效靶向递送HIF1α-AS2siRNA,显著降低HIF1α-AS2水平,发挥体内抑癌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lncRNA HIF1α-AS2可以作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有效生物标记物及治疗干预靶点,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8223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区)间合作项目(81861138017)等项目资助。



陈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北京学者,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致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十余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Hepatology》《Nano Today》《Molecular Cancer》《PNAS》和《Cancer Research》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李晓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化合物致癌的有害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共计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PNAS》《Nano Today》《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


原稿链接:https://news.ccmu.edu.cn/xsxy_364/3105da42c54f44b9b68552163a859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