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中心

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4年,2010年获批“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高水平通过验收。中心组建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保障教学、整合优化、能力建设、创新提高”四个阶段。中心秉承校本部、安贞医院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位一体”合作办学模式,以医学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实践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为目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实践教学理念,以一流教师队伍、多样化实践教学资源为依托,不断完善“医教研防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提升“平战结合”公卫人才培养能力。

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2.1教师队伍

中心现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63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博士生导师19名,硕士生导师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9%。中心主任由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瑞教授担任。拥有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吴阶平优秀教师等。此外,聘任了111 名基地教师。

2.2 教学条件

中心教学主体位于第二教学楼九层,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室18间(包括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医学统计学实验室、各类分析仪器实验室等),仪器设备1700多台,总价值近3000万元。

中心不断丰富基础-临床-疾控-社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立了17个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20个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实习教学基地于2009年获批“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各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公共卫生最新进展、条件和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学院每年对基地教师进行培训,每两年聘任一次现场实习带教教师,并颁发证书。

新冠疫情暴发后,社区防控和社区治理再次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学院与马家堡社区、燕化卫健委签订协议,开展以社区为现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环境和行为改善为手段、以促进居民健康为最终目标的公共卫生安全智慧社区建设。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兼备传染病前沿哨所、病原溯源和慢病管理的公共卫生安全智慧社区项目,是中心有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另一重要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提升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从2019年开始,中心大力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至今已建设9项。其中,《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疑似生物恐怖袭击事件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获批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这些实验覆盖了突发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事件等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实验时间、空间及重复性的限制。

2.3 教学任务

中心面向全校20个专业(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为本院专业)开展本科教学,共承担42门课程、233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任务。从预防医学群体健康角度出发,结合公共卫生实践需求,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全面优化组合,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超过50%。中心教师自编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和《预防医学现场实习指南》,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实验课程主要采用实验操作、计算机软件操作、笔(口)试、研究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等考核方式。

3.实验教学成果

3.1 专业建设

预防医学专业2006年成为首批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2 学生获奖情况

通过开展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综合技能培训、第二课堂、科研创新和长学制导师项目(近三年共260项),以及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46人次在全国各类大学生学科大赛中获奖。其中,2018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个人防护”单项奖;2019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初赛一等奖、决赛三等奖;2022年获“第一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赛”卓越奖;2023年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预防医学赛道)创新研究金奖1项、实验设计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健康科普作品大赛也多次获奖。近五年,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篇,就业率平均92.4%。

3.3 教师教学成果

近三年,中心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0项;主编或参编教材35部,其中规划教材34部、英文教材1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1部、校级优秀教材7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2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名;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