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 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 就是一座堡垒
回首63年来
首医共产党人
听党话 跟党走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践行着使命
凝聚起建校兴校的磅礴力量
微光汇聚间
闪耀着信仰的力量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今天推出《旗帜》第待定期
公共卫生学院李艳博教授:笃行不怠的“公卫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当把教好学生当作第一职责、第一任务,只要是对学生有用的,就是我们老师该做的。”有着17年党龄的李艳博说道。谈起李老师,他的学生们常说:“李老师为人沉稳低调,经常为我们着想,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我们心里很踏实……”
“真正把党员的精神、党员的责任融入血液中”
2009年,李艳博加入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与卫生化学学系。当时的卫生毒理学专业只有两位老师,学科刚刚建立,很多工作都是从零起步。还是讲师的李艳博承担起了毒理学教学、科研和学系行政相关的所有秘书工作。在人手少、事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李艳博时常工作到凌晨。
集体备课讨论
尽管如此,李艳博还积极参与学院及学系各类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包括“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有时忙起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种状态又往往持续一两个月。时间不够怎么办?李艳博就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做实验。“只有学科强大了、团队壮大了,个人才有发展机会。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有奉献精神,要真正把党员的精神、党员的责任融入血液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回想起那段日子,李艳博仍记忆犹新。
目前,李艳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子任务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省部级项目;获批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以及北京市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项目;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近30篇,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5),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3),参编推荐性国家标准一项。作为副主编出版的论著《肿瘤基因放射治疗基础》《纳米毒理学》获首都医科大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青年奖2项、三等奖1项。此外,他还兼任中华预防医学卫生毒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打开科研之门,奋力托举学子成长
多年来,李艳博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活动方面倾注了满腔热情,投入了较多精力。2014年刚刚结束期末考试,3名大一学生便找到李艳博,表示希望能够跟随李老师利用暑期参与科研工作,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虽然已有两年没有回家,虽然也牵挂着远方年迈的父母,但是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李艳博默默地放弃了回去的机会,带着几名同学开始科研探索之旅。经过一个暑假的训练,李艳博帮助他们打开了走向科研的大门。最终,3名同学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分别被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录取。此后,还有多名本科生利用假期加入李艳博的课题组开展科研实践。
指导学生做实验
这些年,李艳博依托北京市大学生实培计划、第二课堂、科研创新、毕业设计、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和渠道,指导本科生近百人次,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学子顺利攻读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得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成果认定8项。
指导学生
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李艳博的要求更加严格。他精心组建起研究生培养团队,与研究生共同探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便在疫情期间,他也坚持每周召开研究生组会,指导居家学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研究工作、撰写文章。从课题的开题、中期、毕业论文撰写到答辩PPT制作,从标点符号的标注到语言文字的精炼,李艳博都一一给予悉心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指导的研究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毕业的2名硕士研究生均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
“努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随着2020年疫情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公卫人”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高校公卫学院的一名老师,李艳博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经常与同事、同行们探讨疫情发展情况,并迫切希望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疫情期间为学生送餐
当看到所在社区召集疫情防控志愿者,李艳博毫不犹豫第一个报了名。当得知学校拟派志愿者到相关机构参与疫情防控,李艳博想到:这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能够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对于高校的“公卫人”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又积极报名参加。
撰写调研报告
2022年3月,李艳博被学校派往疫情防控机构参与相关工作。派驻期间,他撰写了数十篇分析调研报告并获采用。2022年10~12月,李艳博带领12人团队继续协助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撰写了大量分析材料。由于出色的表现,李艳博及其团队的工作获得了防控机构的充分肯定:“李艳博及其团队工作期间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提供了一大批高质量分析研究报告。”李艳博表示,“这不仅是对我和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首医人素质和水平的认可。”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李艳博深刻体会到当前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目前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严重不足,缺乏具有决策能力、现场应急处置、信息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李艳博认为,高校“公卫人”应该更多走出去,参与到相关的实际工作中,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资源互补,也有更多机会将专业知识或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同时,还可以提升公卫人的大局观,扩展视野,提高协调能力,对培养公共卫生的决策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永葆初心,坚定使命,继续发扬公卫人的奉献精神,将人才培养和人民健康放在首位,肩负起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李艳博还将继续为首医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更多努力,同时为首都的公共卫生事业多尽一份力量。